大家好,我是李海南。很開心能來到爸媽在線這個有愛的大家庭,與各位家人共同參與第90期 “傳統文化 修心養性” 這段修習之旅。
作者臺上分享
今天,我的室友向我提出了一個困惑:她常常不知道該如何真正地做出決策、處理好事情。面對她的迷茫,我只提醒了她一點——我們在夏老師五天四夜的課程中,反復強調的核心究竟是什么?答案其實很簡單,就是 “內求” 二字。
但很多人對 “內求” 存在誤解,以為內求就是凡事歸咎于自己,把自己貶低到自卑的境地。其實恰恰相反,真正的內求是清醒地找到自身的不足,然后不斷去提升和完善這些短板,這才是我們學習傳統文化的核心意義。正如夏老師所講,當我們面對問題時,問題本身往往不是關鍵,關鍵是我們對待問題的認知與態度。
聽傳統文化課
所以,內求的關鍵在于改變自己的認知,而《道德經》中 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;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” 這句話,正是對 “內求” 最好的注解 —— 了解他人只是聰慧,認清自己才是通透;戰勝他人只是有力,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大。
或許有家人會問,為什么陳老師要我們堅持踐行打卡?其實這正是在提醒我們要 “一日三省吾身”:每天審視自己做得不足的是什么,需要提升的地方在哪里。當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的那一刻,便是覺醒的開始;當我們真正著手改變自己的那一刻,便是覺悟的開端。
與陳老師(中)合影
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堪、虛偽、做作的一面,都有 “小我” 的局限,但我們必須直面并認清這些 “小我” 的存在,敢于擊破它、戰勝它,才能如夏老師所說,獲得真正的成長與成就。
夏老師常說,人生的修行是為了 “修得圓滿”。弘一法師也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:“如果愛和痛苦不能喚醒我們,那就用失去來喚醒我們;如果失去還不能喚醒我們,那就用更大的痛苦和磨難來喚醒我們;如果更大的磨難和痛苦還不能喚醒我們,那就用輪回喚醒我們,一直到我們清醒。” 這份 “喚醒”,本質上就是讓我們看清人生的不圓滿之處,找到那些阻礙我們走向圓滿的私心雜念,最終通過修行實現圓滿。
認真做筆記
夏老師還告訴我們 “心不藏私,天地人和”,這正是在指引我們不斷精進自己。《道德經》中 “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于無為” 的智慧,恰恰揭示了修行的真諦——不斷去除內心的私心雜念,當我們真正做到無私無我的時候,自然能達到天地人和的境界。
我相信,在座的每一位家人來到這里,都是希望通過這五天四夜的課程實現人生的升華。但升華的前提是改變,而改變的前提是認清自己。愿我們都能在這條內求的修習之路上,不斷覺醒、持續覺悟。
與夏老師合影
最后,以《道德經》中的智慧與大家共勉:愿我們都能 “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如登春臺”,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,活出通透與圓滿。(作者:李海南)
-
覺醒始于內求——我的傳統文化修習之旅
大家好,我是李海南。很開心能來到爸媽在線這個有愛的大家庭,與各位家人共同參與第90期“傳統文化修心養性” 這段修習之旅。作者臺上分享今天,我的室友向我提出了一...
-
從情緒失控到向陽而生 —— 一名高中生心身同調后的蛻變
我叫孟春歌,來自遼寧遼陽。曾經的我,在身體、學業與心理的多重壓力下,如同陷入泥沼,難以自拔。本文作者在學校的課堂上,我的思緒總是不受控制地紛飛,各種想法如同脫韁...
-
學佛、學中醫,為何越學越困惑?我在爸媽在線找到了答案!
大家好,我來自山東德州,我叫李琳。這次來爸媽在線學習,我覺得是對我40年的人生進行了一個總結和梳理。一、從學佛、中醫到心理學,為何越學越迷茫?我是一個從小到大不斷...
-
破繭重生:我與抑郁癥的抗爭與和解之路
大家好,我叫曹瑜,來自湖南衡陽,今年 22 歲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與抑郁癥艱難抗爭,最終走向自我和解的心路歷程。...
-
-
李敏生:不要經歷才懂——生氣就是找死!
來到爸媽在線我才知道放下二字多簡單,多困難......
-
-
-
生命覺醒之七旬嗜酒老人戒酒記
學習前,他嗜酒如命我本來過去在家里,一上桌就是要喝酒的,沒酒是不可能的。平時小孫子可能不懂事,會把我酒杯搶過去了,我沒辦法。但是如果我兒子來跟我講,少吃一點,我...